当前位置: 首页 > 岳阳市第四中学 > 校本课程 > 活动课程

更新教育理念,创建高效课堂

来源:岳阳市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13-09-27 00:00【字体:

      更新教育理念,创建高效课堂

      ——岳阳市四中创建高效课堂经验汇报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课堂而言的,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以展示为特色的杜郎口模式以及“先学后教,当场训练”的洋思模式,教学的本质核心乃至于终极追求的目标都是要建立高效课堂。一年来,我校在创建高效课堂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下面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        创建高效课堂的现实背景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完全中学,有一批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毋庸置疑,近年来,由于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生源质量下滑,导致我校的教育面临困难的境地。上任伊始,李再斌校长就敏锐地觉察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他苦苦思索:在生源质量下降趋势不可能得到逆转的前提下,怎样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学习,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老师方面,有些老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肯钻研教育教学规律,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还大有人在,课堂组织松散,没有足够的知识容量,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低。校领导在苦思对策的同时,积极关注课改方面的相关资讯,对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进行跟踪研究,最终下定决心,四中必须实行教改,不改就走不出目前的困局!

在上下统一了认识后,学校先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091126日,学校领导率领40位教师考察参观了许市中学的课堂教学。此行虽然短暂,但那开放式课堂教学令老师们耳目一新,大家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紧接着12月中上旬,当时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又和原教务处马主任、教科室张主任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杜郎口之行更坚定了学校进行课改的决心!

在今年上半年学校第一次行政例会上,李校长提出课改是本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领导、老师们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大力营造课改氛围,鼓励先进,设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奖(特别奖),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初中,后高中;先肄业班,后毕业班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推进课改工作。会上,还组织大家学习了《人民教育》上《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的文章,并在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人手一份进行学习,正式吹响了进行课改的号角。

在本期的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李校长提出了“少讲多练,加强互动”的教学策略,指出课改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设高效课堂。这等于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核心,正式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建设问题,为我校的课改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        创建高效课堂的具体举措

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高效课堂的创建涉及课改规划,教师教学,班级管理,制度保障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学校管理层面,我们做了如下的一些具体工作:

(一)            规划先行

课改是一项浩大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对课改进行总体的、前瞻性的规划研究,早在200912月,教科室就拿出了《岳阳市四中教改三年规划纲要(草案)》。这份《纲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提出了分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得到了年终目标管理检查组同志的高度评价。我们还制订了《岳阳市四中2010年上学期教改实施方案》,《方案》对《纲要》进行了具体的细化。

(二)            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李再斌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是对教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指导、协调与总结。李校长更是多次深入教改课堂,与课改教师谈心,对课改进行具体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教改的深入发展。

(三)            营造氛围

我们要求中层干部积极行动起来,为广大教师做课改表率。上学期开学之初,教务处、教科室领导带头上了教改研讨课,各教研组长也在第三周上了研讨课。虽然这些课水平不一,毕竟大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开风气不为先”,还是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我校教科室一直紧盯教改前沿,收集教改资讯,积极主动地做教改的吹鼓手。在去年许市、杜郎口之行后,教科室连续出了两期《书香校园》教研专刊,发文推介杜郎口、许市中学的教改经验;在上半年的《教研简报》中,我们又刊登了《高效课堂22条》、《理想课堂16问》等文章,这一切,营造了良好的教改氛围,为教改的推行作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四)培训学习

教改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教师的固有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等都影响着教师们对教改的态度,因此,学校提出要大力加强对教师们的培训学习。我校于上半年开学第二周召开了课改班级科任教师座谈会,在会上,学校领导勉励大家要敢试敢闯,老师们还在一起观看了有关课改的视频资料。在去年组织了40位教师赴许市中学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在上期第四周学校还组织了相关教师再赴许市中学学习,为课改实施作积极准备。在今年四月份,学校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支持教改班老师远赴河南永威中学参观取经。永威之行获益匪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试点探索

1、班级确定:

通过自愿报名,确定七年级的343班、八年级的327班为教改试点班级。

2、教改班级硬件建设:

张贴课改标语,如“我自信,我参与,我快乐”等,张贴镶嵌有学生照片的“名人名言”,增设小黑板,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氛围。

3、学校成立了文科、理科课改督导、评价小组:

小组成员进课改班随堂听课,对课改进行督导、评价。原教务处马主任,教科室张主任更是长期分别蹲点343班、327班进行课改督查指导。

4、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1)、教学模式: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场训练”和杜郎口模式“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都可作为我们的有益借鉴,究竟采用哪种模式有赖于我们教师的自主探索,我们应该走“借鉴、模仿、生成”的路子,先“临帖”,再“破帖”,最终构建符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学科模式,乃至形成“四中模式”,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目前,343班的刘胜老师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经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并在我校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现已初步形成数学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模式流程如下:1课题导入、出示目标;(2)问题提出、自学探索;(3)分析理解、抽象概括;(4)当堂训练、拓展延伸;(5)总结规律、提炼升华。该模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实用。

2)、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兵教兵等。尤其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不一定要成绩最好,但一定要能积极主动,富有热情,善于组织协调,有效分工,充分发挥成员的作用,各成员各司其职,将答案收集归纳整理,形成本组的展示成果。

为了方便学生们的探究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许丽霞老师班学生座位由一个面向变为多个面向,全班分为六个组块,学生对桌而坐,教室四面悬挂黑板,露出窗户,墙壁上张贴醒目的口号:我自信、我参与、我快乐。许老师特别注重检查总结评比,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坚持每节课评选出当堂课的优胜小组,每日一小结,每周一小评,每月一总评,并予以奖励,同时评选优秀个人,每周一评,登光荣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更热烈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制度保障

为了提高教改班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学校给予课改教师在评优评先、晋级培训等方面有优先权。同时,为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一系列制度如课堂巡查听课制度、听课评价制度、学生激励制度等正在制订之中。

(七)实验推广

在今年5月份,课改班语、数、外教师进行了展示课的教学,部分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后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汇报课,教改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各学科组正在积极地探讨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三、        创建高效课堂的反思

(一)            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构建

    模式首先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式就是生产力。只有构建切合实际的、实用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整体实力和实现教学水平的均衡化。

(二)要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双高效

要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想学,会学乃至乐学;教师要精讲,善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中的引领者,从而达到教学中的双高效。

(三)要寻找切入点,系统破译课改难题

创建高效课堂要以课堂为切入点,系统破解课改难题,要从改革课堂寻求突破口,从改造课堂出发逐步改造课程、改造管理,进而改造文化。

(四)            要坚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再从面到体的系统整合

课改仅靠个别班的实验或部分科目、部分年级参与是不够的,有限的力量无法推动大船的航行,要使课改取得更好的成效更需要群体的参与和各级部门严格的管理。

应该说,我校在高效课堂创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课改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课改涉及到观念转变问题,体制机制创新问题,与应试教育的谐调问题等等,我们只有直面正视这些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将课改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