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2013年3月
同学们,下午好!春节过去了,学校开学了,同学们见面,亲热有加,谈论的
话题多多,其中之一不乏过年得了多少压岁钱?打算怎么花呀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学生的消费。中学生追求个性、追求时尚,无可厚非,一
些中学生在生活消费上喜欢名牌、喜欢“与众不同”,可是,一旦这样的现象充斥
校园,就会刮起一股“攀比风”,很多学生都变得茫然、盲从,变得爱虚荣、逐
名利,漂浮失重了。“比吃比穿”让他们忘记了求学的目的和崇高的理想,迷失
了自己的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坚守怎样的消费观念呢?让我们先看看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
和消费状况吧,他们提倡“再富不能富孩子”的理念,美国孩子从就小学习吃苦。
乔安娜是马萨诸塞州的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上高二
的时候便跑到非洲肯尼亚教那里的孩子学英语,随后又跟随学校的社团到了非洲
的坦桑尼亚进行社会服务,在此之前,她还在国际红十字会当过半年的义工。而
这些”国际经验”,使她被哈佛大学看中,顺利地打败其他对手,成为美国著名
高校的一员。
“美国高校,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学,在吸纳新鲜血液时,对成员服务社会
的经历相当看重。”一位旅美的教育学家这样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如果
没有这些必要的磨砺,哪怕成绩再好,也没有多大作用。”
美国人特别崇尚独立精神和个人奋斗。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承认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宁肯把自己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也不
留给自己的孩子。旅美教育学家表示“美国崇尚的是个人奋斗,美国社会的创造
力和个人潜能的激发也来源于此。美国富豪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长远的发展,
这也是中国的家长最欠缺的地方。”
2013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华人首富李嘉诚,拥有2000亿资产,但他却坚持:钱
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
目前中学生消费的状况同学们可能都知道一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我们学生们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学生消费自然也是不可忽
视的重要内容。而且“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
心愿,这与西方国家的观念截然大相径庭。家长对孩子的收入和关注往往是超过对
自身的关爱,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给每一
个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 有些同
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部分学
生感到羡慕,然后纷纷效仿,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国目前中学生的消费人数高达
7300万,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势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据初步问卷调
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月零用钱人均为100至300多元,有甚至达到500多元;而主
要用于购买零食和文化用品的中学生约占80%,其中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的
占了50%,而30%至40%的女声则热衷于书店和商店。
其次,中学生的“人情消费”也在日趋加温。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
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物的同学很少,男生一般都请吃饭,而女生都是送小礼品或
小玩意。学生用在“人情消费”的费用1年之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据了
解,学生这些人情费的支出,主要向家长要。面对学生这一消费现状,不得不引
起我们的反思。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出现高消费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方面,是家长不同
程度的纵容: 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另一方面
从众消费:中学生自身思想的偏差,从众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和享乐心理,
导致中学生过度消费。他们在一起探讨学业、交流时事的时间少,谈论明星、流
行歌曲和时尚品牌的时间多。
第三,消费教育滞后: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些
家长给孩子办银行卡,有的教师给学生办借记卡,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娱作秀的推
波助澜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那么,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能合理进行?
首先,应树立适应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应中学生正
常需求量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
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
他们的负担呢?适合学生的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学生在为了自己成长方
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份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
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吃,
去穿,去玩互相攀比看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
其次,中学生还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
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着个。”
“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
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如有的同学进营业性舞厅,玩
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好的消费行为。当下,绿色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的主流。那
么什么是绿色消费呢?它有三层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尽量选择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
健康的绿色产品,把购买绿色产品作为一种时尚。不仅购买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还要把个人消费和身心健康、居室环境量、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环境问题联系起
来考虑。
最后也是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的就是中学生高消费的后果及危害?
首先,它会让中学生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如此高消费必然使孩子不知道珍
惜钱财,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也不能学会理性的消费。
其次,它将造成孩子们的攀比和虚荣心理,互相比富、摆谱,进而形成恶
性循环。
第三,它刺激孩子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
往往会使孩子走向侵财犯罪的道路。
第四,它将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坏毛病。
第五,它助长孩子自我中心思想的膨胀,今后当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
到满足时,就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反感甚至敌对。
第六,这样的高消费无疑也加重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
会的文明程度,健康有益的,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应当走向发展性层次。例如,
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等,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
持警惕,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
人推崇的。在中学生中要提倡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应当从消费行为中发扬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
岳阳市四中政教处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