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明天的希望和幸福
——“五大构建”支撑起岳阳市第四中学的发展
文:方炜
岳阳市第四中学是市直最大的完全中学,有着近50年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在程浩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坚持“成就最好自我,描绘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抓改革、解难题、谋发展,办学取得累累硕果。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19年二本以上录取178人,录取率近50%,本科以上录取245人,录取率近70%。美术专业再创辉煌,湖南省美术联考二本上线率近80%,有3人专业上线中央美院。学考合格率94%,中考合格率优秀率稳中有升。
学校是“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全国示范校、湖南省高中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文明美德学校、岳阳市文明单位、岳阳市十佳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岳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岳阳市高考质量先进单位等。进入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四中人怀揣满腔教育情怀,以奋进之笔写好育人“答卷”。
构建“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
明确育人方向
描绘发展蓝图。2016年学校班子经过反复论证研究,确定了“成就最好自我,描绘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一主两翼”的办学方向。“一主”即坚守文化教育主阵地,“两翼”即美术特色教育、中俄文化国际交流。“一主”是发展的根本,没有好的文化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最好的自我”就成了无源之水;“两翼”是发展的方向,在纯文化高考之外,开辟了美术特色、中俄直升班两个办学特色,为点亮“学生多彩人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
破解发展瓶颈。美术生专业较强、文化跛脚的现象较为普遍,家长们希望孩子住校,以争取更多学习时间的愿望一直以来都非常强烈。在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市四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学校成为岳阳市唯一挂牌的公办美术特色学校。处于学校南院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心,独门独院,毗邻金鹗山,环境清幽,是个安心读书的好地方。但接下来的问题也很棘手。学生食堂、图书馆等重要配套设施位于北院,美术专业生往返两院,要横穿车水马龙的青年中路,不但家长担心,学校也提心吊胆。融合两院发展,成了摆在市四中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程浩校长带领班子主动“解题”,借城市文明创建、缓解交通拥堵的东风,争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将青年中路过街天桥的选址尽量靠近市四中南北两院。2020年,跨越青年中路的过街天桥建成,打通了南北两院融合发展的“肠梗阻”,实现了学校20年来南北两院天堑变通途的夙愿。
完善配套措施。智慧校园建设正式启动,网上组卷、阅卷系统投入使用,加强了质量检测。智慧课堂“试水”,高中美术班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问题抢答,解题上传,当场批改,线上讨论,课堂回放。教师精准掌握学情,学生实现个性学习。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精准教学与智慧课堂有效融合的研究》已立项,正在加紧研究。学校新的学生食堂即将投入使用,将能够实现近千师生同时就餐的目标;新建了两个室外篮球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筹措资金,为所有教室安装了空调,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周转房已列入规划……
构建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精炼育人队伍
优化干部结构。中层干部是学校的生力军,是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中层干部的任用情况,直接反映了学校班子的用人导向。针对大部分中层干部年龄偏大的现状,学校党总支经过充分酝酿,深入考察,大胆提拔了一批作风正派、专业素养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老师充实到学校管理层。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11岁,年轻干部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积极主动,各线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实行制度激励。努力让每个学生合格,既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兜底指标,也是每个教师的职业良知。学校将合格率和平均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标尺。在完善高考、中考奖励方案的基础上,修订了阶段性激励方案。以班级该科每个学生在年级的排名之和,评价该科教师的业绩。所有班级全部科目的详细统计数据,印发给每一位教师。实行公平、公开、直观的数据讲评,改革评价机制后,老师们采取各种办法重点抓好知识点落实,抓实学生过关,提高学习成绩。虽然面临美术生等小专业学生文化底子薄弱的不利情况,2019年学校的学考合格率仍然达到94%,中考的合格率稳中有升。
扎实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2019年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280多节。“一师一优课”活动,教师参与率100%。分批次前后六次安排一线老师赴十六中观摩学习,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了很好的思想动员。2019年下学期李小银、陶瑜、徐勇三位老师荣获全市高中金鹗杯教学竞赛一等奖。举办教师读书分享会,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精细过程督导。成立了督导工作领导小组,程浩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下设文科、理科督导组,聘请优秀教师代表担任督学,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督查。提出了要让老师们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每次教学督导,必须年级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年级主任4人以上参加,文科组与理科组同时推进。2019年下半年,利用10周时间,对全校203位上讲台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体检,2020年还专门邀请市教科院专家对学考、中考、高考的教师课堂进行“把脉问诊”。将“体检问诊”结果转化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包”。
打造教学名师。学校有高级教师6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3人,学科带头人8人,硕士研究生5人,全市金鹗奖教学竞赛金奖得主3人,一等奖18人。如岳阳市优秀班主任付晓霞、刘胜老师,岳阳市高三核心组成员张小霞老师,岳阳市唯一的国家级美术骨干教师柳建超老师等。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合同为载体,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生家长眼中的名师。有获评“教育部优课”的胥远香、尹悦、徐丽娟,有全市“金鹗奖”金奖得主周蓉、冯海香,有湖南省优秀英语教研组长陈岚、岳阳市优秀教师黄生敏、李慧等一大批学生喜欢、家长肯定的优秀老师。实现了“三年合格,六年小成,十年名师”的教师培养目标。
构建以生为本的课改模式
提升育人质量
全体洗脑学习。先后六次组织全校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到市十六中观摩学习,先后三次到兄弟学校交流探讨。通过召开总支会、行政会、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全校教工大会、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全方位听取师生、家长们的建议,研究对策,部署任务,让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全面整体推进。制定了《岳阳市第四中学课改方案(试行)》《导学案管理办法》《课堂小组评价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方案,在四个肄业年级大刀阔斧推进课改。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将全班学生均衡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实行小组交叉打分,捆绑评价。班级每周小结,年级每月讲评,学校每期表彰。学习小组建设点燃了学生学习激情,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意识,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全员临帖参与。建立了“课前预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教师小结——当堂检测”的五环课堂结构模式,细化了每个环节的动作标准,编制成手册,发给全体老师。面对个别老师在推行之初就希望打破条框,活学活用的想法,程校长态度非常明确:“在还没把基础学好的时候,就对人家的宝贵经验进行批判、改良,最终的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课改必须‘先死后活’,先临帖再破帖。”根据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不同角色,分别进行了培训,要求所有老师上课严格按照课改模式,实行导学案教学,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激发了学生热情。
全程督查推进。程校长带领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老师的课堂逐一督查,对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环节,力促整改。按照教师主动申报,领导小组考核的方式,实现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奖励一个,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学校课改已初见成效,2020年上半年,市教科院到学校视导,学生自信大胆的课堂展示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积极主动推进的新课改,也得到了市教科院视导组的充分肯定。
构建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打造德育活动品牌。学校在常规七大德育系列活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校园安全、环保卫生、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家校共建)的基础上,形成了四大品牌。
“九礼两仪”。梳理出上课、集会、观礼等九个方面的学生礼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组织的开学典礼和高三、初三毕业典礼,校长深情寄语,家长为孩子行加冠礼,学生为老师献花,朗诵答谢词,浓浓师道,款款深情,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氤氲书香。同学们在校园书店,伴着翰墨书香,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每班都配有图书柜,图书管理员详细记录借阅信息。学生主动捐赠闲置书籍3000多册,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同学们交流阅读体会,实现思想的交融,心灵的碰撞。近年来,有祝甜等三位同学获得全国五好小公民征文竞赛特等奖,32名同学获得全国征文一等奖。
志愿服务。学校“一抹阳光”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到杨树塘社区开展了爱心“3+1”活动,帮扶社区贫困老人,杨树塘社区荣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坚持每月一周上学放学时段,学生志愿者在学校路口文明劝导,得到交警、城管部门的赞许。学校承办的大型社会活动,都能看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岳阳日报》《岳阳晚报》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拓展课程。拓展课程在高一和七年级全面铺开。每个班级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自由参加文学、武术、跆拳道、书法等拓展课。5门艺术拓展课程,还从校外聘请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包括2名外教老师,深受学生欢迎。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坚持午休日报。每天安排老师下班值守,明确责任,高中一层一人,初中一班一人,组织学生自习午休。禁止学生午休时段入校,保证良好午休秩序。午休情况每天在办公群通报。落实德育月报。每月一张德育月报表,将纷繁复杂的德育管理条分缕析,各班资料上交、常规检查、活动组织等情况一目了然,当月优秀典型、工作重点等内容清清楚楚。曝光文明陋习。开展“文明校园行”随手拍活动,老师们随手拍下乱丢乱扔等不文明现象,并在德育微信群、校园大屏幕公开曝光,让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整理的资料被市教体局列为样板资料。
多措并举,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如陈婉莹同学代表岳阳市参加湖南省高中生“三独”比赛,获得独唱组全省第一名,刘宣孜、陈为同学参加的岳阳代表队,获得“筑梦航天·青春飞扬”湖南省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亚军等。
构建一本多元的办学思路
加强特色育人
做强美术专业特色。加强集约管理。成立了岳阳市四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心,将所有美术专业生全部迁到南院,实行集约封闭管理,配套建设了学生公寓、食堂,升级了一体化教学黑板。配备专业管理团队,设立了美术专业、教务、政教副主任各一名,制定了美术特色五年发展规划。优化师资队伍。9名专职美术教师,全部进修毕业于中央美院,其中有全国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协会会员、岳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有5名教师的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其中专业带头人柳建超老师更是全市唯一一名国家级美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胥远香,成为全市唯一授出全国美术优质课的美术教师。抓实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15人,固定一名专业老师,一间专业画室。每年组织专业生赴张谷英、凤凰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素描、风景写生。在张谷英建立了美术写生基地。对学生作品进行公开布展,每年举办“四中杯”师生书画展,通过切磋打磨,提高绘画技巧。
发展乒乓球特色专业。高规格的训练设备。每年招收10名乒乓球专业特长生,拥有乒乓球训练室,配备了比赛训练用台、发球机、击球器等专业训练设备。一人一套训练方案。岳阳市优秀教师、体育高级教师伍剑忠执教,训练方案做到因人而异,一人一策,训练过程全程录像,进行动作分析。邀请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知名教练郭煜,担任技术指导。近2年,有12人次在省市乒乓球比赛中获奖。
启动中俄合作办学。2019年学校争取政策支持,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中俄直升班的办学模式。中俄直升班采取2+1(国内两年,国外一年预科)的培养模式,高一高二两年开设学业水平考试的所有科目并增加俄语课程。学考科目全部合格,并且获得俄语过关证,就达到了俄罗斯大学新生录取的基本要求。该办学模式具有就业前景好、留学费用低、学历得到官方认证等优势。这是学校立足四中学情,在不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为更多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提供了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2020年第二届中俄直升班将面向全市招生,圆更多学子的出国留学梦。
焰焰流光热凝翠,叠叠彤云耸奇峰。岳阳市第四中学,将沐浴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曙光,以奋进之笔,续写华章,交出一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