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岳阳市第四中学 > 校园信息 > 校园新闻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方案——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

来源:岳阳市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17-10-20 00:00【字体: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方案 (附表格).doc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方案

——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

一、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式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框架内。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历来被视作教育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各项改革中颇为突出的内容。在改变分数“一刀切”的趋势下,综合素质评价逐渐更显势在必行,因此,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成为普通高中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

 岳阳市第四中学,作为国家一类学校,国家教育部基础改革实验学校,一直以来,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努力探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模式。当下正值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时期,我们理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积极投入到这场意义深远的改革之中。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长:程浩

       员:何小山、马盈庭、李阳春、湛自力、张小霞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1)思想道德评价小组

     组长:湛自力

  成员:政教处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组织开展各项德育等活动,并做好结果公示、相关数据整理和建档等工作。

  2)学业水平评价小组

     组长:李阳春

         成员:教务处教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组织实施各项考试、学业水平考查、学分认定活动,并做好结果公示、相关数据整理和建档等工作。

  3)身心健康评价小组

     组长:湛自力

  成员:政教处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比赛、身体素质测评等工作,并做好结果公示、相关数据整理和建档等工作。

  4)艺术素养评价小组

     组长:刘关关

     成员:教务处政教处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及音体美老师

     职责:组织开展各项兴趣爱好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工作,并做好结果公示、相关数据整理和建档等工作。

  5)社会实践评价小组

     组长:湛自力

  成员:政教处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结果公示、相关数据整理和建档等工作。

  6))信息技术管理小组

组长:李智

成员:教务处工作人员

7)档案管理小组

     组长:邓国鸿

  成员:教务处工作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信息,具体负责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登记和录入、建档等组织工作。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注重成长记录、自我描述、生生互评,通过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寻找新的出路。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推动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完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客观性原则

 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评价方法,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3、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合理、适用、具体,可操作性强,避免过于形式化和繁琐,应被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接受。评估过程应简便、直观、易操作,实现信息化的评价与管理。

5、可持续性原则

  评价体系不能是一场运动,不能是“昙花一现”,为此,评价的内容、方法,力求科学高效,力求符合校情、学情和生情,并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及时、灵活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评价体系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五、评价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

     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守纪、孝敬、感恩、合作、诚信做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个人受到的奖惩情况。

2、学业水平

     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3、身心健康

    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主要结果,日常锻炼、体育比赛、运动特长、卫生习惯方面的突出表现,应对困难和挫折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4、艺术素养

 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记录在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戏剧、戏曲、影视、书法、摄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突出表现。

 5、社会实践

 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六、评价方法与程序
    1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自我写实记录为主要方式。写实记录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综合素质写实记录单》(附件1)、《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附件2)。《写实记录单》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以纸质形式呈现,供学生及时记录本人重要活动和突出表现时使用。《综合素质档案》由省教育厅制定,每学期期末和高三毕业时,学生整理、遴选写实记录素材后填写。
    2
、日常记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在《写实记录单》上自主记录能反映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和突出表现,注明重要活动的名称、地点、内容、持续时间和效果等。及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包括活动报告、图片、音像资料、证明、证书、实物等,每个月至少要有一次记录安排,活动记录和材料要客观真实、有据可查、突出重点。一般性的活动可不记录。
    3
、期末学生整理遴选,班主任评定等级。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本学期的《写实记录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的事实材料,在电子管理平台上填写《综合素质档案》。高三毕业时,学生对本人六个学期评价表中写实记录内容进行再次整理、遴选,但不得增补或修改,生成毕业时供高校招生参考使用的《综合素质档案》。学校利用电子管理平台导入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模块成绩与学分等客观数据。

     每期期末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分别对评价体系中的五个方面评定出单项等级,以ABC三个等级呈现,等级标准原则如下:

     ①五个方面的活动均以如实完成,表现优秀,效果明显,获得有关奖励的,评定为A等;

     ②五个方面的活动均以基本如实完成,评定为B等;

     ③有部分活动未完成,且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评定为C等;

     每期期末,班主任综合每个学生五个方面的单项等级,、征求科任老师和班干部以及学生代表的意见,对每一位学生评定出综合等级,以ABC三个等级呈现,其评定标准原则上如下:

     ①五个方面的评定等级达到三个(含三个)A以上,且没有C等级的,综合评定等级可评定为A等。每个班A等等级的比例,原则上在60%左右。

     ②五个方面的评定等级A等级未到达两个(含两个),且C等级不超过两个的,综合评定等级可评定为B等。每个班B等等级的比例,原则上在30%左右。

     ③五个方面的评定等级C等级达到两个(含两个)以上,且没有A等级的,综合评定等级可评定为C等。每个班C等等级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

期末,班主任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上给每位学生写出评语。
    4
、公示审核。学生每学期期末在电子管理平台上自主录入《综合素质档案》中的材料和信息。高三毕业时的学生在电子管理平台上生成的《综合素质档案》,包括(1)自我陈述报告,(2)教师评语表(3)学生对本人6个学期档案中写实记录内容,在学校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经公示无异议后,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按要求在档案中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后的材料不得再更改。学校应设立举报信箱和电话,对公示内容提出质疑和询问的,应及时予以核实、回复。
    5
、形成档案。综合素质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学校根据全省统一要求,从高中一年一期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内容如下:
     
1)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每个学期和毕业时的《综合素质档案》所记录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2)《学生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评语表》。毕业时学生以典型事例为依据,陈述自己在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与爱好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形成自我陈述报告,原则上不超过800字。教师评语主要基于学生的写实记录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学生高中三年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素质、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表现作出简要的总体评价。教师评语要公正、客观,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3)典型事实材料。档案中所记录的重要活动和突出表现的事实材料应以原始素材按5个方面分门别类保存,有关证明要有相关部门或单位的签字、盖章。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便于检索、查找。形成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可以根据权限查看相关内容。